機電一體化是日本人提出的一個術語,用于描述機械和電子工程的集成。更具體地說,它是指通過引入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來開發一種系統,以提供更高的準確性和更低的成本提供新功能的能力,從而實現機器的自動化。
1970年代以前,大多數工業產品和設備,例如機床,制造設備和家用電器,主要基于機械原理,幾乎沒有電氣和電子功能。但是在七十年代以后,這些產品的技術發生了變化,變化是與產品的機械部件集成在一起的電氣和電子系統的含量不斷增加。
“機電一體化”的名稱是由資深工程師Tetsura Mori于1969年提出的。
他曾在一家名為Yaskawa Electric Corporation的日本公司工作,該公司以建筑機械工廠設備而聞名。
當時,安川電機公司使用某些電子功能來制造機械設備。希望為該新技術引入一個技術術語,因此他將“機械”和“電子”這兩個技術詞結合在一起,并創建了新詞“機電一體化”。
1970年,安川(Yaskawa)申請將該詞注冊為商標,并在1973年獲得了版權。1980年代后,該術語因其有用的功能而開始流行。
早先,該術語僅基于某些電氣和電子計算機,但是在1980年代以后,計算機技術的使用被整合。通過使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機器的控制和功能變得更加容易。這樣就可以以很高的精度和相對較低的成本開始制造各種尺寸的各種產品。
機電一體化,盡管與其他完善的工程分支相比仍是一個新名詞,但現在看來已經牢固地確立了?,F在,世界各地的個人和行業都可以自由使用該術語。
在研發水平上,機電一體化分為十個技術領域:運動控制,機器人,汽車系統,智能控制,執行器和傳感器,建模和設計,系統集成,制造,微器件和光電以及振動和噪聲控制。
現在機電一體化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該技術已牢固地用于機械,伺服機械,工業產品,生物醫學系統,能源和動力系統,車輛系統,數據通信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CNC和DNC系統等的自動化中。機器人技術直接依賴于此技術。使用這種技術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這些高科技產品和系統的正確應用,使用和維護也是一些重要的特征,因為這些因素有助于提高生產率以及產品和系統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