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學歷教育大致可分為小學、中學、高等教育三個層次。其中,初等教育主要指學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主要指初高中教育、中等專業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等;高等教育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本科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教育。學位教育的種類如此之多,對于高學歷和低學歷的問題,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由于是相對的概念,非要區分高低,必須與參照對象相結合。具體地說,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對比理解:
一,結合比較的對象來看
有一點比較容易理解,例如,你是本科學歷,父母兄弟姐妹沒上過大學,與他們相比,你是高學歷是他們的驕傲;相反,如果父母都是研究生以上學歷,那么你在家就是低學歷了,在家里可能誰都有資格對你評頭論足。比如說找對象時,如果你是??茖W歷,而對方是博士研究生,與對方的高學歷相比,在談對象的過程中,你可能心理上一點都沒有優勢;相反,如果對方是高中畢業生,心理優勢可能就在你這一邊了,你的主導權可能會更大。
二,結合工作崗位來看。
崗位不同,對從業人員學歷要求也不同。對于專業層次,你的學歷高出了職位的要求,對于這一職業或職位來說,你就是高學歷人才;而你的學歷低于專業職位對學歷層次的要求,則發展前景并不樂觀。例如,對于普通環衛工人來說,高中學歷即是高學歷,如果一名大學生去做環衛工人,可能還會被當作新聞上報紙。對高校或科研單位的學歷要求比較高,碩士、博士一抓一大把,本科一批過去,就是低學歷,只能干一些跑跑顛顛的活兒。
三,結合歷史時期來看。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縱向上,人們對高學歷和低學歷的定位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六、七十年代,國家的物資比較匱乏,文化教育程度也不高,當時一名高中畢業生在社會上可能就是高學歷了。而且到了2000年,國家大專院校大規模擴招,進入高等院校學習的高中畢業生猛增,本科、??飘厴I生大量增加。那時,高中畢業屬于低學歷,本科屬于高學歷。且近幾年來,隨著碩士研究生擴招,畢業人數增加,與本科相比,本科已不再是高學歷。
總之,學歷不代表能力,文憑不代表水平。無論學歷高低,學歷都不過是進入職場的“敲門磚”。進入職場,進入工作崗位,真正需要的是實際工作能力。低等也無所謂,只要虛心學習,認真鉆研,同樣能勝任工作,獲得很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反之,即使是高學歷人才,如果不思進取,不努力工作,也會有被工作和崗位淘汰的危險。